牧羊姑娘结构 广场舞牧羊姑娘
乐曲以三部曲式写成,共分为六段,整个结构形式为凸字形,引子和尾声是两边的平台,1~4段为突出部分的主结构。
引子为散板曲式,节奏自由,06 #56 7 1几个骨干音符,在乐曲一开始就把主旋律展现在人们面前。 第一个八分休止符应该倒吸一口气,奏出6这第一个音符。在运弓技术上,为了使旋律有塔吉克的音乐特点,应该采取有痕迹的换弓,每一弓都有明显的棱角,这样音乐才能符合律动的要求,音头与伴奏手鼓的“绷”扣在一起,效果会更好一些。
第一段为2/4节拍,共24小节,其旋律特点:每一小节的首音前都有一个八分休止,演奏起拍时,切忌抢拍,用二胡把伴奏音乐的手鼓声掩盖住,这样就失去了韵味,第一乐句重复出现了两次,第一遍应该控制音色明亮一些,表现出歌唱性的音乐特点,第二乐句要在力度上有所变化,用反衬的手法衬托第一乐句,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第10~13这4个小节是第五乐句,所表现的手法类似第一,二乐句的排列。节奏,力度变化最明显的在24小节,两处十六分音符的连弓后,用推弓奏出3-|,力度应该控制在P~PP。
这只曲子的5均为#5,用6 3弦演奏,为了体现升二度音程的音乐特点,切把时一指应该按在6的位置,演奏#5时,手指不要向上移动用伸展手指的按弦手法,而是应用滚揉提指,配合压弦的方法,使音从6降低到#5,如果用原位滑音的移指演奏,会带出滑音,塔吉克的音乐风格就冲淡了。
第二段为小快板,共24小节,我认为这个乐段写的非常有特点:
1. 整个乐段就是两个乐句构成旋律,第一第二乐句分别重复奏两遍,然后两个乐句顺序出现,巧妙的运用了排列组合的结构方法,并浓缩在一个乐段中,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范例。
2. 这个乐段的节奏特点采用了切分音的方法,又区别于常见的切分形式,我们常见的切分是把一个主音符切成两半,放在主音的两侧,形成中音重,两侧轻的一担挑,而这里为了3/8音乐节拍的需要,采用的是中间轻,两侧重的处理方法,演奏起来动态十足。在弓序安排上必须得保证拉推的顺序,否则弓序一乱,在音符比较密集,节奏较快的情况下,用倒弓来调整弓序就不方便了。
接下来的第三乐段,很具有塔吉克舞蹈的音乐特征。在32小姐中,运用了变奏的手法,使乐曲充满活力,从51~54小节,强调乐句首音的16分休止符:从55~59小节,是前面四小节的变奏,仍然把16分休止放在句首,但是音符变的密集,突出了32分音符的音头,虽然在32分音符演奏技术的把握上难度有所提高,但是通过慢练,还是不难掌握这种节奏音型的节奏特点的。也就是这几个音符,使音乐动感十足,更具有舞动的音乐形象。60~63小节与64~67小节,又是一个对比鲜明的排比句,动机和主音完全一样,而后四小节加入了变奏的衬托性音符,同时用连弓拉奏十六分音符,使人产生一边吟唱,一边起舞,身影摇弋的感觉,这不能不说是作曲家灵感迸发与生活积累的有机结合所带来的艺术结晶。
全面分析,共有四处排比;51~54:55~59;
60~63:64~67;
68~71:72~75;
76~79:80~84;
由此可以看出,乐曲的结构十分规整,一层层排比;一层层递进;一层层展现,这在其他乐曲中是十分罕见的表现手法。
乐曲的第四第五乐段,我们可以理解为采取写实手法描绘的一组镜头:暮色将至,在夕阳余辉的映衬下,人们慢慢的收拢羊群。音乐节奏舒缓,你仿佛看到:绿色的草原,雪白的羊群,远处的雪山,美貌的少女骑在马上,朝着家的方向,缓缓的行进,只有牧羊犬,尽责的在羊群的周围跑来跑去,警惕的守护着。太阳落山了,羊群从人们的视线中逝去,消失在暮色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