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唱祖国时代背景 祖国不会忘记合唱谱
1、
歌曲《歌唱祖国》的创作背景:
2、1950年9月上旬的一天,王莘同志来到北京天 安门广场,这个时候,广场上已经有了准备迎接建国一周年的一些景象:城楼上,工人们正在试挂大红灯笼,广场上,有几支工人和学生队伍在练习走队,准备在国庆那天,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飘扬,见到这些景象,王莘脑中浮想连篇,他决定再写一首歌唱伟大祖国的歌曲。
3、不久,脑海中就形成了《歌唱祖国》第一段的前一部分。王莘同志写出《歌唱祖国》这首歌之后,并没有急于发表。他一面把它交给天津市音乐工作团,排练演唱,一方面到南开大学、天津炼钢厂、天津纺织厂和天津铁路机务段去教唱,各方面征求意见,群众反映十分强烈,诗人艾青认为好是好,但其中有几句歌词还不十分理想,并提出了修改意见。
4、即将“五十年文化辉煌灿烂”改为“独立自由是我们的理想”,将“我们战胜了一切苦难,我们把敌人赶出边疆”,改为“我们战胜了多少苦难,才得到今天的解放”,王莘立即吸收了他的建议,群众和专家的检验之后,王莘同志才把它抄好向《人民日报》投了稿。
5、1951年9月15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歌唱祖国》的曲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立即邀请中央歌舞团合唱队录音,除广播外,还添制成唱片向全国人民推荐,从那以后,《歌唱祖国》这首歌在中国大地上广为流传。
6、扩展资料
7、1951年9月,《人民文学》、《人民日报》先后发表了一首名为《歌唱祖国》的歌词。随后,中央电台播放了《歌唱祖国》合唱版本,掀起了全国学唱的热潮。早在1950年国庆节前夕,出差到北京的天津音乐家王莘,在看到排练游行队列中的群众队伍和少年儿童,想到新中国的朝气蓬勃,心中充满了创作激情。
8、受到这种情绪的影响,回到天津后的王莘,再也停不下创作的脚,经过反复修改之后,共完成了六首同题材的作品,其中最让他感觉满意的,就是这首《歌唱祖国》。
9、《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曲,是著名的爱国歌曲。创作于1950年9月,适逢新中国成立一周年,看着天安门广场五星红旗随风飘扬,鲜花如海的热闹景象,王莘脑海里反复酝酿,《歌唱祖国》是在回津的列车上一气呵成。这首歌曲发表后因其明快雄壮的韵律而广为传唱。
10、现在已经成为中国各种重大活动的礼仪曲、开场曲或结束曲,号称“第二国歌”。《歌唱祖国》最初由14岁的钢琴手靳凯华和19岁的男高音王巍首弹首唱。此歌在耀华中学首演后,又传到天大、南大。不过,第一个国庆节前夕,王莘精心抄写的《歌唱祖国》原稿,却遭到了当时的《天津日报》退稿。
11、王莘于是采取自己动手刻印歌片的形式向路人发放,并最终在1951年春天传到了北京工人合唱团。1951年10月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毛泽东主席评价这首歌曲说,这首歌好,并特地送给作者王莘一套刚出版的《毛泽东选集》并为其签字。